他說,該建設圖測已呈給本同縣議會待批准中。他說,空地建設涼棚後,居民可以將該地充作活動中心。
他也說,至於遊樂場設施,已獲得善心人士報效,遊樂場設施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中了。

幼兒園內沒有遊樂場、學生活動室、以及教務處等,師生要上廁所都須到禮堂外的廁所解決。該園的木桌椅、黑板以及書櫥皆是舊校舍留下迄今的,硬體設備從未更新過。學生的活動空間都在該有限的空間進行。(YLS)
MCA TOKAI WARD BRANCH,马华公会吉打州本同县多皆支会,60年代的前身是福利组,由当时的亚罗士打首任国会议员林如冈太平局绅号召多皆埠村民成立,为当地华社的喉舌。80年代曾协助多皆龙贵山华人公冢理事会位于武吉槟楖的义山事宜。2002年协助文德学校争取27万拨款与维修地方基本设施近50万拨款。历届主席既是多皆埠村长,他们为亚罗士打国会议员林如冈,伍梓经,黄金水,本同县议员王孙文,与岑春来。
★該空間不大,僅能容納逾50名學生,教室中間卻用木板分成兩個班級。
★沒有適當空間讓學生活動及沒有教師辦事處。
★師生要上廁所都須到禮堂外的廁所。
★該幼兒園猶如鴿子籠般,因多部分的窗都是以鐵枝形成,學生下課用餐或活動空間均得在面積很小的空間進行。
★身高超過176公尺的人,走入該地下教室后,得彎下身子方能走動壁。
★該禮堂附近是米較廠,一旦收割季節,米較烘乾稻穀操作時期,以及每逢雨季大雨將濕透教室,這將嚴重影響教師教學,學生也無法安心上課。
★禮堂外的停車場根本不適合活動,擔心學生跌傷,每年的運動會都與附近的多皆文德學校一起舉行。
★地下室的生活感到納悶,空氣不流通,有損學生健康。
遠離市區的多皆居民多以務農為生。當時,因多皆遠離城市、交通工具不發達,農民的孩子想上幼兒園學習基本認字,困難重重。
當時的幼兒園是在多皆馬華支會會所(兩層板樓)進行教學,學生來源除了來自多皆居民外,還吸引鄰近居民的響應。
多皆馬華幼兒園之成立,旨在童蒙養正並奠定4歲至6歲幼兒的學習基礎,同時希望幼兒們能在優良環境中發揮德、智、體、群、美的教育目標。
該園自成立以來,在歷屆主席及全體理事通力合作之下,每年都主辦畢業典禮及頒獎禮。為了促進與家長之間的聯繫,特主辦了懇親晚會。
他說,當時的幼兒園是在多皆馬華支會會所的兩層板樓教學,學生來源除了來自多皆居民外,還吸引來自笨筒縣及丹娜美拉居民兒女的報讀。
籌款購新校園
他說,早期幼兒園設在多皆馬華會所,缺乏完善的學習環境,每逢雨季來臨,雨水常入侵會所,加上會所對面是巴剎,喧嘩聲與塞車之苦,迫使師生須在惡劣的環境下學習。
有鑑于此,他說,多皆馬華執委會在1990年議決,暫借該埠皇天宮禮堂地下室,做為多皆馬華幼兒園上課場所,惟因該場所面對空調不完善和學習環境不佳,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與健康問題。
王孫文也是吉州馬青分團團長,及多皆馬華支會前任主席。他受訪時也說,70年代的多皆,是一個遠離市區,也是華裔稀少的郊區。當時,馬華基層領袖陳松文與黃成業基于當地缺乏一個學前教育場所,于是號召埠內的華裔人士以及馬華同仁,慨然設立這所多皆馬華幼兒園。
他受訪時說,為了一勞永逸解決上述困境,自早年多皆馬華會員大會上通過,辦華文教育馬華均義不容辭,因此決定為幼兒園尋找一個新園地,特成立一個新校園基金會,籌款購買新會所作為幼兒學習場所,以期幼兒們能夠在舒適環境學習。
他說,如今他們的願望最終實現,師生也擺脫困境。
這座地下室幼兒園是多皆馬華幼兒園,具有33年歷史,坐落多皆市鎮,過去20年來均利用禮堂舞台下的空間充當幼兒園,學生被逼在悶熱及不通風的地下室上課,猶如在鳥籠內度過求學生涯。
為了不讓幼兒園學生繼續過著鳥籠般的生活,馬會多皆支會黨員近年來默默通過各管道籌款,如今願望終落實,在多皆斯里傌莫住宅區購下半獨立房子當幼兒園。
冀獲捐款減開銷
師生今日正式遷入新家,從此向“鳥籠”教室說“拜拜”。
多皆馬華支會主席岑春來說,該園新址距離舊址僅有1公里距離,目前學生人數約有30名,由兩名教師執教。
他說,雖以半獨立房子充當幼兒園,不過一些設備例如學生休閒場所,都陸陸續續會興建,與地下室相比,現有概況會更理想。
“目前該園有一間教務處、兩間教室及一間視聽室,這些設備比起過去都來得理想,空氣也流通。”
他說,過去幼兒園是在禮堂舞台下,空氣確實悶熱及面對許多不便,一些家長不願將孩子送來就讀。
不過,他深信以目前的概況而言,師生都能在更舒適下的環境上下課后,學生人數或許會不斷增加。
岑春來向媒體說,目前每名學生每月僅須繳付30令吉學費,相當便宜,不過為了負擔幼兒園每月開銷,例如教師薪水及水電費等,該園仍面對這些日常開銷。
他促請民眾繼續捐款,協助該園減輕開銷負擔。